1. 主页 > 旅游 > 国内旅游

惠山古镇祠堂,惠山古镇十大祠堂

惠山古镇是一个历史独特、底蕴厚重的地方,虽然和其他江南古镇一起正在联合“申遗”,但名为“古镇”的她,却与周庄、同里、甪直、南浔、乌镇、西塘、锦溪、千灯……大不相同。在惠山脚下这片不足0.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历史上曾出现过157座祠堂,保存至今的祠堂仍有百余座,连遗址在内多达118座。

秦园街上的祠堂群

这118座祠堂,涉及姓氏有80多个,祠堂祀主多达数百人。在华夏各地,祠堂并不鲜见。但像惠山古镇这里祠堂数量之多,密度之大,涉姓之多,类型之全,保存之完好,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却是绝无仅有的。这片“祠堂建筑群”,无论规模、数量、种类都堪称“中国之最”“世界之最”。

【 01 】

惠山脚下的这百余座祠堂,初成于唐,继于宋,兴于明,盛于清,延续至民国,时间跨度长达1200余年。就祠堂类型看,既有官方设立的公祠,也有民间建造的宗祠家庙;既有官民共建的神祠、名贤祠,也有宗族、家庭设立的宗祠、先贤祠;既有民族共祀的英烈祠,也有家族标榜的节妇烈女祠;从建筑类型看,既有庭院式的园林祠,也有兼具家塾功能的祠塾、书院祠和举行行业活动的会馆祠,除了祭祀功能之外,还兼具家族议事、园林休闲、读书会友、会馆活动等多种功能。

一直以来,江南古镇给人的感觉是宁静安逸,小桥流水,枕河人家,适宜修身养性和安静读书。然而,在惠山古镇你感受到的却并非只有小桥流水、枕河人家,并非只有轻盈灵秀的外表,并非只有文人墨客的多情浪漫,还有着厚重沉郁的历史积淀,承载着千年文明、厚重文化。

和其他江南古镇的宜居安逸不同,惠山古镇的重头戏并不在那些形似的小桥流水、枕河人家,也不在世家望族绵延恒久的书香文化。这里并非是颇富声名的家族的择居地,选择这里造屋建园主要是为了祭祀活动,因为有些祠堂原本就是一些先贤的旧居别业,此外山坡上也有不少家族购置的墓园。一开始在这里修建祠堂,更多是为了扫墓和祭祀的便利,然而历久之后,祠堂渐多,鳞次栉比,蔚为大观,形成了惠山古镇独特的人文景观,又因为祠堂蕴含的深厚文化而使之成为“根文化”的载体。

教堂是西方人的精神皈依,而祠堂是中国人的心灵家园,是家族文化的秘藏之地。在那里不仅记录了家族绵延的信息密码,也是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更是族群维系的“根文化”之所在。这种家族的“根文化”在内在机理上与“国”是密不可分的,即所谓“家国同构”,从“格物致知”“正心修身”,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文化”与“国文化”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礼记·大学》曰:“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孟子也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当人们不在乎“根”为何物时,当人们务实“根文化”的价值时,当灵魂无处安放、心灵无所归依时,“天下”就乱了。

华孝子祠 作者林建

现在,在惠山古镇发现了八个古祠堂和一些遗迹。有八个古祠堂群落,真的挺多的。众所周知,古代很多地方都建有祠堂,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惠山古镇的祠堂涵盖了从唐朝到民国时期,其中有80多个姓氏,更不用说这里的180多个名。

祠堂是宗族的文化中心,谱牒是家族血脉绵延的记录,更有华夏民族千年积淀的价值共识,不仅是血脉之源,更是文化之根。自古,“国之大事,惠山古镇十大祠堂,在祀与戎”,祭祀曾是两大基本“国事”之一。虽然,今天“国事”更为丰富高远,但当一个国家的人,不问来处,不懂敬畏,淡忘历史与文化,无视道德与伦理,不仅社会乱了,人的神志也就散了。在走了多年弯路之后,国人终于明白了文化之根对于一个家族、一个国家的重要,而这种“根意识”的回归,我们花了半个世纪的时间,也付出了难以估量的代价。

【 02 】

在这些祠堂祀主中,有一百多位是历史名人。帝王将相、高官显爵、清官廉吏到忠臣义士、历代名贤、文人墨客,仅宰相、尚书、御史就不下二三十人,将军、巡抚、州县官员更是为数众多。如创立勾吴古国、开发江南的始祖泰伯、仲雍和季札;战国时期封吴的楚相春申君黄歇;五代时期的吴越王钱镠,唐相李绅、陆贽、张柬之,宋相司马光、王旦、范仲淹、李纲,明代兵部尚书于谦、秦金,清代吏部尚书嵇曾筠、工部尚书嵇璜;明代东林才俊顾宪成、高攀龙、叶茂才……

嵇留山先生祠: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

进得惠山山门,左侧第一间祠堂就是嵇留山祠。无锡嵇氏乃东晋嵇康的后裔,清代登顶,可谓尊荣至极。从嵇永仁,到嵇曾筠、嵇璜,三代为官,两代尚书,为雍正乾隆时的清官贤相,实心任事,治水有功,在锡邑曾建有嵇氏三座石牌坊,今只存惠山脚下的这一座。嵇氏祠近旁的二层建筑是李忠定公祠,祀主为两宋之际的抗金名将、爱国名相李纲,他被尊为“南渡第一名臣”,也是“出将入相”典故的主人。李纲祖居无锡大李墅,曾在梁溪河畔营造家宅“梁溪居”,可惜俱已不存,只有这座祠堂历经兴废,今得以修复。

绣嶂街上的范文正公祠,祭祀的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这座祠堂也称“忧乐堂”,因《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而得名。顾祠一侧的陆忠宣公祠,祀主陆贽是唐德宗时的著名贤相清官廉吏,“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其“贿道一开,辗转兹甚”的著名廉洁典故今天已是人尽皆知。上河塘的周濂溪祠,也称光霁祠,祭祀的是理学鼻祖、《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司马温公祠祭祀的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他从政四十多年,官至宰相,却清廉至简,“典地葬妻”的故事传为佳话。于忠肃公祠的祀主是曾任陕西巡抚、监察御史的于谦,他为官清正,敢以“一轮明月”“两袖清风”进京觐见天子,留下“两袖清风”的名典。还有被誉为“关西孔子”的杨震,在受其举荐的县令王密携“黄金”登门谢恩时,被弃严辞拒绝,来人表示此事无人知晓尽可放心,杨震却言“天知、神知、你知、我知”,这座祠堂因此也称“四知堂”。

周敦颐祠

惠山古镇祠堂

清代至民国时期,因为民族工业和米市、布码头的繁荣,一些来锡做生意的徽商沿着运河来到了惠山浜,他们在惠山脚下的秦园街、香塍街、绣嶂街一带搭铺做起了买卖,惠山浜两岸渐次出现了不少徽派民居和祠堂,曾经这里还建有一座紫阳书院,后为朱熹祠,今天复建的“溪山第一楼”仍是岸边最令人瞩目的建筑,“出则忠,入则孝”曾是天下读书人的初心。与朱熹祠隔岸相对的杨藕芳(宗瀚)祠,是惠山古镇惟一的西式建筑,祀主曾任台湾巡抚副官、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1895年回到家乡后与兄长一起在运河畔建立了无锡第一家现代化工厂,他的高远目光与开阔胸襟,从这座仿西式建筑的祠堂也许可以窥得一斑。

顾可久祠 作者林建

【 03 】

祠堂是中国独有的一种历史文化遗产,惠山祠堂群自然亦就是世界现存最大的祠堂群了。 惠山祠堂群位于无锡惠山脚下,以惠山寺为中心,散布在附近,近年来,无锡当地官方投入巨资大力修复,惠山祠堂群组成的惠山古镇,与久享盛名的锡惠风景区一起。

不过,沉郁厚重的气息并不会阻碍现代人游览休闲的轻盈步伐。绣幛街上,前卫的先锋书店、时尚的茶艺小馆和飘着轻音乐的咖啡吧,与传统的老式茶楼、老菜馆、老酒馆、泥人铺子以及众多祠堂一起,营造出惠山古镇所独有的味道。这种古典与现代的奇妙交融,也展示了江南文化的另一面,那便是如水一般的通达自在、随物赋形与灵活包容,能够自然和谐地适应于任何时代和环境。

惠山古镇景点在地处无锡市西、锡山与惠山的东北坡麓,环境优美,地形独特。惠山古镇地处无锡市西、锡山与惠山的东北坡麓,它以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美、古祠堂群密集分布为特色,是无锡老街坊风貌保存完好的唯一街区。

在惠山祠堂群,古中国“家国同构”的特色十分鲜明,传统儒学追求“修齐治平”,但能够维系个人与“国”“天下”这两极的,正是中间的“家”。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只有正心修身,才能齐家敦伦;只有家族五伦和谐、上下和睦,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这就是传统文化“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内在关系。

所以,惠山祠堂群是一个江南文化的秘藏地,家族文化就是这片土地的“根文化”。“根文化”的传承,恰似一件家传的老古董,在漫长的时光中历经许多代人的呵护与打磨,渐渐就有了一层幽邃圆熟的包浆,沉静温润,散发着厚重与久远的气息,成为维系一代又一代家族后裔的精神纽带,让这个家族代代繁盛、融洽和谐。往大里说,祠堂文化也是民族文化、家国文化的一脉血传,所以容不得断裂,更不可放弃。

- END -

祠堂是中国独有的一种历史文化遗产,惠山祠堂群自然亦就是世界现存最大的祠堂群了。 惠山祠堂群位于无锡惠山脚下,以惠山寺为中心,散布在附近,近年来,无锡当地官方投入巨资大力修复,惠山祠堂群组成的惠山古镇,与久享盛名的锡惠风景区一起。

庄若江,江南大学教授,市政府智库成员,吴文化江南文化研究专家,全国人文社科系统优秀科普专家。历任中文系主任、影视传播系主任、文学院副院长、江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江苏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无锡江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全民阅读促进会副会长等,长期从事地域文化研究、两岸三地文学比较研究和影视剧策划创作,曾为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解读吴地文化,受到高度评价。

200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惠山古镇祠堂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惠山祠堂中的华孝子祠、至德祠、尤文简公祠、钱武肃王祠、淮湘昭忠祠、留耕草堂、顾洞阳祠、王武愍公祠、陆宣公祠、杨藕芳祠等10座祠堂为全国文物保护重。

审核、发布:张一哲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ilanse@126.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