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旅游 > 浙江旅游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二.一点重要说明。对于这首诗,有人作出一些奇怪的解释,还称为“新解”。这里,只简介其中主要的几种说法。一是说,“江枫”不是指江边的枫树,而是指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二是说,“渔火”,不是指渔船上的灯火,而是指一同打鱼的伙伴;三是说,“乌啼”,不是指乌鸦啼叫,而是指乌啼山或乌啼镇;四是说,“愁眠”,与忧愁、睡眠无关,而是指一座山,这座山就叫愁眠山。

现在,笔者要表明态度:一是上述说法没有能够说服人的根据;二是如果上述说法正确,那么,张继所写,就绝不是诗,而是几个地名的罗列。

三.解释部分词语:

2.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3.乌啼:乌鸦啼叫。

4.霜满天:霜不会满天的;说“霜满天”是形容天很冷。

5.江枫:江,指吴淞江,俗称苏州河;江枫,指江边的枫树。

6.渔火:指渔船上的灯火。

7.对愁眠:用拟人的手法,写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都陪着忧愁睡眠。

8.姑苏:指苏州,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9.寒山寺: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唐代寒山与拾得两位高僧曾住在这个寺院。

10.夜半钟声:现在的寺庙一般情况下,半夜是不敲钟的,但唐代有半夜敲钟的惯例。

四.赏析这首诗。

1.有声有色,声色互衬。

先说有色。全诗写的是江南深秋独有的夜色:月亮之色、乌鸦之色、夜空之色,以及枫树与渔火之色。但这几种颜色不是独立存在,而是互相映照的。它们共同铺陈出一幅秋季凄冷而寂静的景象来。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再说有声。虽然只有一句“夜半钟声到客船”,但这突然而来的钟声却惊动了将睡未睡或惊醒了刚刚入睡的诗人。那么,此时此刻,这声音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最后说声色互衬。如上所述,秋夜的颜色是凄冷而寂静的,而“夜半钟声”一下子不仅惊动了诗人,而且撕裂了凄冷而寂静的夜景。这钟声不仅没给秋夜带来些许生气,更没给诗人带来丝毫的慰藉;恰恰相反,它响过后,只能使秋夜更加凄冷与寂静,使诗人愁从衷来,彻夜难眠。这就是声中有色,色中有声。

2.有动有静,动静结合。

先说有动。“月落”是动,是说月影在移动;而“乌啼”与“夜半钟声”也是动,不过说的是声音的传播。

最后说动静结合。这里必须强调一点,诗人不仅做到了动静结合,而且在有意无意中,表现出动动结合与静静结合的艺术。你看,“乌啼”停歇不久,诗人刚刚入眠,“夜半钟声”就“当当当”地响起来,声声入耳。这是一种何等催人泪下的氛围呀!再看,诗人在“客船”上睡眠,而“寒山寺”偏偏就在“客船”的附近,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呀!可这些有动有静的形象与声音又相互交错在一起,让我们的诗人怎么熬过这个慢慢长夜呀!

3.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这首诗的主题就是一个字:“愁”!这就是诗人集中抒发的情感。而诗中除了明明白白写出的“愁”字之外,出现在读者眼前与耳边的,都是围绕这个“愁”字而来的形象和声音。也许有人说:“月落”与“乌啼”固然会使诗人落泪,难道美好的“江枫”与红色的“渔火”也会使诗人难过吗?是的,何止难过,它们更会勾起诗人对过去、对将来极其复杂的想象,而这种想象只能使他愁上加愁,这愁恐怕连“客船”都难以载得动呀!至于那“夜半钟声”传到诗人耳中,究竟会产生何种效果,笔者真的不忍猜测。总之,这都是一种反衬艺术。当一个人高兴时,看见什么都是美好的;当一个人难受时,听到什么都是伤心的。这就是情景交融。

至于寒山寺钟,从唐代至今,已铸了好几次,我们现在只说明代嘉靖年间所铸之钟。对此,虽然说法很多,但共同的证据是,明代嘉靖年间所铸的钟确实是落到日本人手中。1905年我国重建寒山寺时,要求日本归还古钟。寒山寺里的解说人员告诉拜谒者:日本有位叫山田的僧人,曾历尽艰辛去寻找那口古钟,结果始终不见踪影。最后日本友好人士出资铸了一口比失踪古钟小得多的青铜乳钟,送归寒山寺。笔者见到了这口钟。

第二个是关于在唐代寒山寺是否夜半敲钟的信息。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认为,张继写“夜半钟声到客船”是主观想象。他在《六一诗话》中批评张继说:“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还说:“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撞钟时。”意思是说,诗句写得很好,怎奈半夜不是敲钟的时候。其实,倒是欧阳修弄错了。后来,不少人用唐代诗人写的诗来反驳他,证明张继没错。如白居易的《宿蓝溪对月》中有“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的句子;于邺的《褒中即事》中也有“远钟当半夜,明月入千家”的句子。而且,笔者看到现代的一些人的文章,作者就说,他亲耳听到过现今寺庙传出的半夜钟声。

不妥之处,敬请批评!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ilanse@126.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