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医巫闾山门票免费条件
驾车两个小时,来到锦州北镇医巫闾山。《全辽志·山川志》记载:“辽境内,山以医巫闾山为灵秀之最。”从山沟子里长大,爬了无数的山,第一印象感觉闾山峰不高,林不密,怎么成为辽境内的灵秀之最呢?
带着疑问,开始了本次闾山之旅。
闾山功能门
这是闾山的功能门,四座柱形建筑与传统的碑型建筑理念大相径庭,中间的两个门柱顶端各坐镇一只啸天吼,吼是龙的九子之一,有守望习惯。吼也是一种凶猛的野兽,口中喷出的火焰高达万丈,以吼镇山,威震四方。另外两侧的功能门上端是石鼓,寓意吉祥平安。
清代游览闾山的皇帝石雕
闾山是满清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北方重镇,六位清朝皇帝在这里巡游祭祀,观光揽胜,刻石立碑。这六位皇帝分别是,努尔哈赤、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
闾山标志门
山门上有八幅浮雕,以历史的象征符号展现了从虞舜到明清绵延五千年的闾山历史文化。
《舜封医闾图》,画面上,舜骑着青龙,手托龟蛇是封禅之意。
舜设十二州,医巫闾山为幽州北镇之镇山。
《清帝揽胜图》,闾山是清朝的发祥地之一,努尔哈赤幼年在宁远天降祥瑞,引发了明王朝的忧虑。
走过标志门,这里端坐着两只年纪超过400岁的石狮子。这两只石狮是镇守辽东总兵、宁远伯李成梁总兵府门前的两只石狮。这两只石狮历经400年的沧桑岁月,中间经历了很多浩劫的洗礼,在1983年,移至医巫闾山,成为镇山神兽之一。
400多岁的镇山石狮。
拾级而上,这里是玉女洗头景观,根据乾隆皇帝巡游此地时梦见一位仙女在圣水盆中沐浴所做。这是一位满族姑娘形象,相传满族祖先是一位少女,因为吃了一颗喜鹊衔来的豆子而受孕,因而倍有圣洁之感。
玉女洗头
这四个“医巫闾山”大字是乾隆在1754年亲笔提写的,后人按其碑记临摹而成,医巫闾山,古称“于微山”“无虑山”等,最早相传在《山海经》中出现过,在《大荒北经》中记载:“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与九嫔葬焉。”附禺之山很多学者认为就是医巫闾山。这是上古时期的推测,而据文献记载,在4000多年前的唐尧虞舜时期,舜继位以后,全国设十二州,每州封一山,即为一州之镇,医巫闾山即为幽州之镇。
乾隆御笔
走到这里分为两条路,左边是历代帝王的御路,右边则是去往北镇庙的路。这是在后面下山时才知道的,可惜我们选择走了御路,错过了很多风景,懊恼不已。后来转念一想,也许这就是佛家所讲的一个“缘”字吧。
我们顺着御路攀爬,来到了大石棚,这里
是医巫闾山最负盛名的地方,这里融佛、道、儒三道为一体,历史上便是医巫闾山宗教活动最为昌盛的场所,这里既可以求拜到有求必应的狐仙,也可以求拜到大慈大悲的闾山圣母——歪脖老母。同时,这里还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洞穴景观——大石棚。据地质专家考证,大石棚是滴水穿石形成的,这里也叫道隐谷,辽太子耶律倍曾在此读书,更增添了文化历史色彩。
里面是大石棚
从石棚走出来,开始向山顶攀爬。因为舍弃了木栈道,我们走的是石路,而更增加了攀爬的难度。这里到处都是岩石,有的路紧能容下一只脚的缝隙,想想古代的帝王将相们,他们也曾在这里经过,也艰难的往上爬,生活何尝不是如此呢?其实谁的路都不好走,因为每个人所处的境遇,都有各自的难处。
从老祖峰往下看,美景尽收眼底,一览众山小。
因为带着孩童,体力有限,我们爬到了老祖峰便准备下山了,下山途中又遇到了耶律楚材读书堂。据说这里是元朝宰相耶律楚材幼年读书的地方,耶律楚材是辽东丹王耶律倍的九世孙,幼年三岁丧父,母亲杨氏在此为他建了读书堂,并在此教子读书。耶律楚材在闾山度过了童年。少年时代,在崇山峻岭的熏陶下,塑造成一代刚正不阿的贤相,敢于同奸佞之臣做斗争。辅佐元朝三代皇帝,国运昌盛。
回去的途中,我的心里一直想着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很难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是,大山可以,闾山可以,它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不迎不送,你来与不来,我就在那里,一切皆缘。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