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红军烈士纪念塔
一
真没想到,瑞金以这样的早晨迎接我——
晨晖照进淌着河流的森林。
绵江静静地流着,两岸的灌木和乔木,还有高楼和蓝天,都在水面晃荡,朦朦胧胧的。
阳光洒在草丛中,逆光中的狗尾巴草上跳动着光斑。
颤抖着黄叶的高高的树杈,把天空切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湛蓝,透明而神秘。
二
在瑞金三中,面对六七百听课的老师,我问:“在座的老师中,哪些是红军的后代?”
许多手臂扬了起来。
我一下觉得,今天的讲课比任何一次都光荣。
三
瑞金教师进修学校的杨校长告诉我:“当年仅有24万人的瑞金,参加革命的人就达11.3万,其中有5万余人为革命牺牲,许多人是倒在长征路上的。”她的爷爷就是红军。
但更多的红军战士没有这么幸运,许多人牺牲了连名字都没有留下。虽然瑞金有5万人为革命捐躯,但解放后有关部门统计,有名有姓的烈士只有17166人。
可以说,瑞金人几乎家家户户都能讲出一段革命家史。
四
站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叶坪村的阅兵台上,一行镶嵌在地上的大字赫然醒目——
“踏着先烈血迹前进”
晴空下,1933年7月由瑞金人民捐资建造的红军烈士纪念塔依然巍巍挺立。纪念塔为子弹造型,意为“武装夺取政权”。碑身上布满密密的小石子,如星星一般,寓意革命的胜利由无数烈士的生命换来。
1935年红军长征后,占领瑞金的国军将这座塔拆毁了。白色恐怖中,一位红军的母亲冒险将烈士塔废墟中仅存完整的“红军烈士纪念塔”中的“烈”字,抬回村中保护起来,一直珍藏到全国解放。后来人们问她为什么要冒死保存这块纪念塔残片,她说:“我的儿子长征走了,我看着它,就想到我的儿子。”
五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列宁小学”……当年的瑞金,苏联的痕迹到处可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于1931年11月7日,这天是“十月革命”纪念日,因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庆和苏联的国庆同日;发行的货币叫“苏维埃币”,钞票上印的也是列宁的头像。
遥远的莫斯科指挥着东方的瑞金,最后的结果就是,中国革命濒临绝境,红军被迫长征。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幼年时代。
直到延安时期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绝对统治地位,随着共产国际的解散,中国共产党才真正赢得了独立。
六
多年前去过于都,于都人骄傲地告诉我:“我们这里是长征出发地。”
这次到瑞金,到处都看到“长征出发地”的宣传。
怎么回事?
我觉得这个说法有道理。
瑞金和于都为“长征出发地”争“名分”,双方都能从中共领袖人物那里找到依据。
历史学家把历史的细节搞清楚,不但应该而且必须,但两个地方为“长征出发地”争得不可开交,我觉得就有点过分了。
当年红军仓促撤退时,想过半个多世纪后这里会成为“红色旅游”的热门景点吗?
七
项英、黄公略、左权、博古、钱壮飞……
在瑞金的各纪念地,总能在当年的油印报纸中看到这些名字——以前在党史中看到的人物,在这里如此鲜活而英勇。
项英当时的在党内的地位就相当高了,在毛泽东之上。但在后来的党史里,一直是一个“灰色人物”,原因复杂而暧昧。他于1941年“皖南事变”被叛徒杀害。如果他活到新中国成立后,会怎样?
还有瞿秋白……
八
在“二苏大”的一个广场上,屹立着一个高大的塑像——一位红军的妻子右手抬在眉间,望着远方,左手握着一双草鞋。
她叫陈发姑,当年丈夫长征出发前对她说:“革命胜利后,我一定会回来!”她打了一双草鞋送给丈夫,说:“我一定会等着你,等你一辈子!”丈夫走了,她在家里一直等待着,每年都给自己的丈夫打一双草鞋,直到这些鞋子占满了半个房间。
全国解放后,丈夫依然没有回来。政府进行调查,认定她的丈夫已经在长征途中牺牲了。但她始终坚信丈夫没有死,继续坚持每年为丈夫打一双草鞋,直到双目失明也未间断。
2008年,陈发姑带着对丈夫的思念离开了人世,享年115岁。
这尊雕塑的名称叫“共和国第一军嫂”。
九
又是一座雕像,几个孩子守着一位老人。老人叫杨荣显,他正和孙子一起望着远方期待着,盼望着……
在五次“反围剿” 期间,杨荣显先后将八个儿子全部送上了前线,后来都牺牲在“反围剿”战场上。
旁边有一块厚重的石碑,碑上放着八顶军帽。碑文镌刻着——
最后一斗米,送去当军粮;
最后一尺布,拿去做军装;
最后一被床,盖在担架上;
最后亲骨肉,送去上战场。
十
红军的理想实现了吗?
十一
第二天清晨,我又来到绵江边。
当年,血水染红了河水;如今,笑声取代了枪声。
2019年9月3-6日
零敲碎打而成
——————————
镇西茶馆不定期会有广告文案,我早有说明:《直言不讳答网友:我不会接受任何道德绑架》。请感到不适者自行离去。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