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新城,成都珠江新城国际A区
2004年我在珠江新城买房,被朋友们取笑:“打算当郊外村民?”
这一点不夸张,那时的珠江新城,荒草多,垃圾收废站也多,城市流浪汉们也聚在这里漫游……
珠江新城好玩的有:广州塔、正佳极地海洋世界、MAG环球魔幻世界、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广州大剧院、广东省博物馆,这些都值得推荐。1、珠江新城 珠江新城可以说是游览广州的必经之地,是现代广州的象征。同时,也是非常观赏夜景的。
一切都是那么郊区。
谁能料想到,被誉为广州经济发动机的天河CBD,在20年前是一片荒芜……
村民
那时,这里主要是猎德村的地盘,成千上万幢握手楼。
珠江新城都是比较有钱的家庭居住的,可以说是富人区。珠江新城是广州天河CBD的主要组成部分。天河CBD是国务院批准的三大国家级中央商务区之一(另外两个为北京CBD与上海陆家嘴CBD),主要服务于珠三角经济圈,是华南地区最大的。
巷子深处,应有尽有。租户来自全国各地,小吃店各地口味都有。汤面,汤粉,油条,面窝,汤包,成都珠江新城国际A区,烧卖等等太多太多的品类,让你看花眼。
村民的收益来源主要靠房屋出租。外来人口在廉价的生活环境进行各种营生,他们大大超过本地人口,河南、四川籍人口占其中一半以上,主要在广州收破烂,用摩托搭客或做餐厅服务员。
广州的珠江新城位居天河、越秀及海珠三区的交接处,东起华南快速干线,西至广州大道,南临珠江,北达黄埔大道,是广州的新城市中心。作为广州的CBD,珠江新城和北京商务中心区与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中央承认的三个中央商务区。
经过相当时间的磨合,村民与外来人口形成了“默契”,共同营建“城中村”,但因为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的差异,本地人和外来人口在心理上出现了很大“鸿沟”,管理机制、社会治安、火灾隐患、人口素质、居住环境等问题,成了都市顽疾。
现在,只有流经猎德的那条涌,还在一直流淌。村里一年一度龙舟节还是照常举行(这两年除外),大家走下高高的回迁楼宇,就在这里卖力划船。这一都市龙舟奇景,正是珠江新城前世今生的象征。
候鸟
小罗一家在珠江新城的隧道里,一住就是六年。
黑狗在水泥地上睡着,床上小罗也在睡着。旁边有水桶、电饭锅、碗筷等生活用品。
“他啊,今天休息,没事干。”2005年一个普通的日子,小罗五十多岁的母亲边洗衣服边说。风从前面的“大门”吹向尽头的“大门”,倒也凉爽。
小罗告诉我,他20岁了,家乡在湖南邵阳,初中毕业就到了广东,开始在东莞打工,后来就到了广州。他和他的父亲从1999年开始就住在这个隧道里。小罗父亲的工作,就是负责抽走隧道积水和看管这里遗留的材料。小罗则在五山那边的一个工地打零工。
日子,星期,月份……岁月过了六年。
这是花城大道与马场路交界的地下人行隧道。还没有开放,除了一个出口,其他的都用砖头或木板封了起来。走进去,寒气扑面,扑朔迷离,隧道很宽很广,向四边延伸,水泥裸露着,就像一个迷宫。
广州珠江新城有超过10万户居民。该小区由11个物业管理公司管理,覆盖荔湾、海珠、番禺三个区,占地面积达999.9万平方米,是一处区域一体化建设的大型城市小区。
一盏20瓦的电灯泡摇晃着,光线微弱。小罗一家三口住在这里,给这里增添了一丝温馨,隧道口还种着苦瓜。“我们种的苦瓜往年结了很多瓜呢。”小罗的母亲笑眯眯地说。
苦瓜苗依赖他们从下水道掏出来的一小堆淤泥活着,藤向四边爬去,几朵黄色的小花还沾着小水珠,看来,不久后瓜藤上挂满苦瓜。
下大一点雨,这里就会变成“水屋”,他们就这样睡在离水几十厘米的床上。
第六年,珠江新城基本完成。为城市建设作出特殊贡献的候鸟们,渐次又飞走了。这是值得尊重的一群人。
白领
2010年亚运会,是广州的一个巅峰,也是珠江新城叱咤风云的时刻。
世界上没有哪个地方在一个创纪录的短时间内一下子盖那么多的摩天大楼和标志性建筑。在珠江新城,我们举目可见,广州大剧院、国际金融中心、东塔、广州图书馆、广东省博物馆,以及很多其他的建筑奇迹,成为了这个城市的新地标。
如今,珠江新城的地标建筑——东塔、西塔,每天数万人在这里奋斗;一年一度的国际灯光节,珠江新城总是被围得水泄不通……
喝着热茶,隔着落地窗,我俯瞰市中心,感觉这房买对了。近水楼台先得月,我关于新城的照片在不知不觉中,留下了许多。我知道,我是第三种人群:进驻新城的白领。
广州珠江新城位居天河、越秀及海珠三区的交接处,东起华南快速干线,西至广州大道,南临珠江,北达黄埔大道,地处天河北商务区的南面。承天河北浓厚的商务氛围,浑然组成一条新的城市中轴线,连接西边毗邻的传统商务区域越秀区。
白领是新城的主力,到处都是走来走去的职业装扮。主力人群的这种变迁,也是城市更新的结果。
新电视塔选址于广州市新城市中轴线与珠江景观轴交会处,北临珠江,与21世纪中央商务区———珠江新城及海心沙市民广场隔江相望。将来与珠江新城中的“双子塔”构成大三角,与珠江新城南端的广州市大剧院、广东省博物馆构成小三角,地位显赫。
他们大多很年轻,大多不知道新城曾经沧海桑田。但我明白。我经历珠江新城的变迁,就如一场梦,昨天到今天,二十多年……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