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旅游 > 国内旅游

牛车水唐人街,新加坡的唐人街在哪

新加坡的唐人街叫牛车水,早年新加坡当时没有自来水,用牛车运水情景在唐人街非常普遍,人们便称为牛车水。牛车水记录了早年来新加坡的华人的生活痕迹。

牛车水的重要地标:三大电影院

战后的五十至七十年代,堪称牛车水影院文化的全盛期,有东方、大华、金华三间电影院鼎立,分别代表了邵氏、国泰与光艺三间电影公司。

这三间戏院的历史,其实都可以追溯到战前,但如今就以大华戏院的建筑最为悠久。它在1927年,新加坡的唐人街在哪,由槟城出世的富商余东旋(1877– 1941)始建,原是上演粤剧的“天演大舞台”,是他所建造或拥有的戏院中规模最大的一间。余东旋出生后不久,他的父亲余广带着妻小到霹雳州的务边,那里正在开发锡矿,有许多华人矿工干着艰苦的体力劳动,余广就开了一家“仁生”药铺。

▲前大华戏院,原称“天演大舞台”

牛车水指的是新加坡的唐人街。新加坡当地的旅游局为了振兴牛车水一带的经济,在2001年时开设了牛车水美食街,这条街长达100米街道上有许多售卖本地经典美食的小推车和商铺,目的是为了吸引前来旅游的游客和本地的居民来光顾。

余东旋在五岁时,被送去广东佛山接受传统教育,十五岁返回槟城时才接受英文教育,于是他在小时就培养起对粤剧的兴趣,后来他的第三妻子更是会唱粤剧。民间还流传了一段故事,说余东旋的某某姨太太常到牛车水的庆维新和庆升平两间戏院看戏,有一次不知何故,戏院的班主得罪了她,她一怒之下,回家告状,余东旋便将两间戏院都买下,还把那里拆除,另外起了一座新的“天演大舞台”,即后来的大华戏院。

“天演大舞台”的戏院建筑是由著名的士旺和麦肯林(Swan and Maclaren)公司设计,美伦美奂的门面外墙有一大方框的彩瓷镶边,青龙盘绕,中间五个身穿清朝服饰还有大花脸的人物形象竖立在长窗的正中,至今依然绚丽夺目。当时的瓷砖据说是由来自上海的工匠所铺,但瓷砖的仿中式美术设计却是士旺和麦肯林所提供,然后在比利时制造。

戏院隔壁的南天酒楼,也在1927那年落成,那是新加坡第一间设有电梯的华人酒店。作为一个摩登的消闲场所,它也自然成了文人雅士云集的地方。五四作家郁达夫初来之时,曾在这里留宿,而新加坡南洋学会也于1940年3月在此诞生,由许云樵、姚楠、张礼千、关楚璞、郁达夫等学人聚集一堂,共同发起。

这两座建筑,长期雄视着牛车水二马路(新桥路)和余东旋街的街景,始终未被列为古迹保护,但属于Chinatown 保留区。另一座跟余东旋有关的建筑则是大马路(桥南路)的余仁生大楼,建于1910 年。除了经营中药生意以外,余仁生早期也提供汇款服务。余东璇在本地的业务后来愈发多样化,但1929年发生世界经济大萧条的时候,他已经从马来亚的锡矿与橡胶业生意淡出,尔后到香港度过晚年。在他身后,他的家族王国最终得以守住的业务就是余仁生。

余东旋也曾经在苏菲尔山上建了一座高达五层楼的别墅。这个地点自新加坡开埠以来,就建了好些高尚的住宅,其中一间属于莱佛士的妹夫William Flint。余东旋在1912年买下一名犹太商人建造的豪宅Adis Lodge,拆除后,改建了“爱德华巴洛克式”的余别墅,里面装置意大利的大理石雕像和爱尔兰设计师特制的彩色玻璃窗。这座气宇不凡的别墅,却在七十年代出售,八十年代拆毁。

▲前金华戏院

另外,丹戎巴葛路尾在二十年代也开了一家欢乐园( Happy Valley)游乐场,除了京剧与潮音的表演以外,还有马来歌剧、印度幻术等等,可说是多元文化。1927年3月12日,就在这里发生过一起“牛车水事件”,也称“国忌日之惨剧”,事缘当时举行孙中山逝世二周年的纪念活动,结果出现了反帝国的煽动性演说和传单,引起骚动,游行队伍在牛车水警察局外遭警方开火,造成六死十四伤。殖民地政府后来在本地搜查夜学,至少五间被列为非法。这起事件,意味了国民党中左翼和右翼的分裂。

就电影业的发展而言,值得一提的是,本地在三十年代开始上映有声中文电影的时候,大坡小坡都能看到华语或粤语的影片,影商往往在两处同时推出同一片子,比如大坡在“南京”上映,小坡就在“ 中国”戏院上映。中国戏院即后来的光华戏院,1991年成为莱佛士酒店改建后的一部分。

从“天演”到“皇宫”:大华戏院的前身

余东旋街的天演大舞台,1932年又改称上海大戏院,反映了戏曲文化与电影文化交替的年代。1929年,它和首都等本地主要戏院都已在寻求最新的音响技术,迎接有声电影的新时代。但它一度也和梨春园一样,是香港粤剧艺人前来表演的地方,其中包括与马师曾齐名的“万能泰斗”薛觉先。他在1933年出了一部号称史上最早的有声粤语兼时装粤剧电影《白金龙》,这一制作也在于为上海等地设厂的南洋烟草公司,别出心裁地宣传新推出的白金龙香烟。薛觉先来登台时,这里的电影宣传稿干脆就说“白金龙”来了。此外,三十年代带团来“天演”表演的粤剧老馆,还有白玉堂,扮演《七侠五义》故事中的“锦毛鼠”。

1936年,“上海”租给邵氏机构,改成以放映电影为主的皇后戏院。1938年,也有上海银月歌舞团登场,大秀粉腿酥胸的表演。战前的四十年代初左右,牛车水的酒楼和茶室仍盛行着女伶穿旗袍,清唱粤曲,那样的艳舞自然算是新潮又大胆了。

本地《总汇新报》在1933年,曾有别出心裁的广告,以“古香艳辞”来引发人们对邻座南天酒楼的遐想:

您好!您的问题回答如下:澳大利亚悉尼唐人街-大娘水饺大受欢迎 澳大利亚墨尔本唐人街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加拿大温哥华唐人街 新加坡牛车水唐人街-世界上第一个唐人街 法国巴黎唐人街 日本横滨唐人街 加拿大多伦多唐人街 越南胡志民唐人。

潇潇风雨,吟尽楚江秋

遣怀无目,忆南天,有画楼

牛车水是当地的唐人街,地铁直接坐到CHINATOWN这站就可以,牛车水(Chinatown)是指新加坡唐人街的意思。牛车水名字的由来是当时没有自来水,牛车运水情景在唐人街非常普遍,便称唐人街为牛车水。牛车水是新加坡华人聚集最多的地方。

女绿男红,茶香酒洌,足涤万古愁

……

南天大酒楼在二三十年代,五楼在白天和夜晚有粤剧表演,天台的茶楼则表演京剧。新加坡的京剧泰斗潘月红,早期就在南天清唱。她在上海出生,14岁跟某戏班的一队女伶来新,在牛车水住下,每天坐黄包车到南天。根据她在口述历史里的回忆,她初来清唱的时候, 会唱的戏并不多,但马上就红了,就因为她长得漂亮,人家形容她的脸儿就像“煮熟的鸡蛋剥开来”那么楚楚可人。作为歌伶,除了固定薪水以外,是靠茶客点唱来挣钱的,只要客人点得过瘾就行。除了上海人以外,这里懂得听京戏的,当时主要都是福建人、福州人。

战后,皇宫戏院被光艺机构接管,易名为大华,公映首轮华粤语影片。戏院在1956年又转售给国泰机构的陆运涛。后来不仅首映国泰出品的影片,如《空中小姐》(1959)、《星星月亮太阳》(1961)等,还不时特地邀来“曼波女郎”葛兰等当红明星随片登台。五十年代的新加坡,有新世界等游艺场的脱衣舞表演,也有华校生发起反黄运动。到了《野玫瑰之恋》(1960),葛兰大唱“男人不过是一件消遣的东西”,那般歌女的形象,又能否说是代表着新时代女性,另一类的自信洒脱呢?

电影归电影,别说当时这里的女生,恐怕一般家里都管得比较严,从五十年代华校生的话语看来,反对黄色文化运动和“默迪卡” 时代的反殖民主义运动也是息息相关的。五十年代有不少歌台大跳艳舞,大唱色情歌曲,而表演的戏剧,相对于当时学生的文娱活动,也被认为是属于低级趣味。当时的妇联代表和反黄总机构主席陈蒙鹤女士就在1956年羽球馆举行大会时提出,色情文化麻痹人民的思想, 反黄运动的目标则在于促进一切健康文化的发展,欢迎不分种族语言、不同思想信仰的人士支持。

珍珠巴刹的怀旧情缘

说起珍珠巴刹,这里的历史不但能追溯到战前的二十年代,还有一段文人逸事。郁达夫来新出任《星洲日报》文艺副刊编辑时,就曾经和同事兼诗友胡迈在这里吟诗作对。先是胡迈径自抒发身在异乡的情怀,盼望有“茶花女”来解忧:

花落重开更蕴情,珍珠巴刹晚凉生。

游子到唐人街去吃美食大多是因思乡。在新加坡唐人街又被称为牛车水,唐人街早些年牛车拉水而得名。在牛车水吃的东西种类繁多,有传统的华人食品、生活用品、药店、庙宇。游子到唐人街去吃美食大多是源于思乡。

茶娘一语愁能解,不负投荒万里行。

郁达夫当时却显然正与王映霞发生离异,内心不大平衡,就作了一首对应的《珍珠巴刹小食摊上口占和胡迈诗原韵》:

唐人街。名字叫唐人街,牛车水名字的由来是当时没有自来水,牛车运水情景在唐人街非常普遍,便称为牛车水。是华人移民聚集地,十大景点之一。

月缺花残太不情,富春江上暗愁生。

如非燕垒来蛇鼠,忍作投荒万里行?

新加坡沦陷前夕的1942年2月,郁达夫逃往苏门答腊,胡迈却留下勉强过活。失去音讯两年后,他听闻郁达夫仍在苏岛,也曾托人传信。郁达夫终究是遇难了,但他在牛车水题了一幅字,却留存了半个世纪之久:话说1939年1月,他来到桥南路,靠近克罗士街交界处的星洲书店,当时书店三个合资人之一,原籍福建上杭县的游杏南,一眼就认出他来,盛情接待,结果郁达夫就给他的招牌题了字。

▲珍珠巴刹和大华戏院、南天大酒楼都位于余东旋街(新加坡国家档案馆提供照片)

牛车水唐人街

二战结束后,新加坡市内的大小商号包括酒楼等纷纷复业。大华戏院经过月余整修,也在1945年11月10日隆重开幕,特别献映一部抗战记录片《今日之中国》。

六七十年代的学生,或许会熟悉1966年珍珠巴刹大火之前,或是后来的珍珠百货商场里,一家专卖校服的店铺,叫做扬子江。但较早时,牛车水未见卖现成校服的店铺,是要找人特别缝制的。扬子江也是从街边的摊位慢慢做起。

唐人街不一定是一条街,也可能是一个区域,有些唐人街在国外还拥有自己独特的名字。而位于新加坡的唐人街,名字叫牛车水,牛车水名字的由来是当时没有自来水,牛车运水情景在唐人街非常普遍,便称唐人街为牛车水。其实,牛车水。

其实,不仅是地标,不少华人文化也随着历史保留了下来。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访问研究员黄子明博士,将这些历史文化汇总成书,将传承延续下去。

---------------------------------------------------------------------------------

也可直接登陆:www.yan.sg或在浏览器中搜索“新加坡眼”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ilanse@126.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