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卧龙熊猫保护基地,四川卧龙熊猫保护基地简介
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是正在建设中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域,也是野生大熊猫的重要栖息地。为了加强对国宝大熊猫野生种群的监测管理,实现国家公园体制下的最严保护,卧龙片区率先引用了DNA技术,为每一只野生大熊猫建立了户口档案,并通过DNA分析,统计出了区内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已经从全国第四次大熊猫普查的104只增加至最新的149只。
国宝大熊猫,在动物园中的形象是一种圆滚滚、懒洋洋、慢吞吞的可爱动物,人工饲养状态下也实现了统一管理。
然而,四川卧龙熊猫保护基地简介,在四川卧龙,大熊猫的原始栖息地,在大自然环境下生存的野生大熊猫,它们善于攀爬、活动范围广、野性十足,且藏身在崇山峻岭的密林竹海中,踪影难觅。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李晟:大熊猫生活在这样一片原始林里面,林下非常茂密的箭竹和其它的一些竹类是大熊猫的主要食物。在这样一个遮蔽度非常高的环境里面,在野外见到大熊猫的实体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
我国最大的熊猫基地在四川,包括卧龙、都江堰、雅安碧峰峡。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成立于1983年,由卧龙自然保护区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合作建立,大熊猫研究专家胡锦矗任中心第一任主任。2008年,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原卧龙。
除此之外,大熊猫标志性的黑白脸谱,因为辨识度低,也给个体识别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在这种情况下,又该如何对生活在野外的大熊猫实施精准化管理和保护呢?继传统的红外相机,和不断升级的猫脸识别、无线超短波相机等高科技技术相继运用于监测后,基于分子生物学的DNA技术也被引用进来。而这项技术需要采集的样本,也并非我们想象中的毛发或者血液,而是随地可以取样的动物粪便。
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平方公里是比公顷还大的面积单位,计算较大的土地面积一般用“平方千米”做单位。例如,我国国土的陆地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1 km²)等于1,000,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李晟:我们知道大熊猫的粪便排出体外的时候,外面包裹着从它的肠道表面脱落的一些细胞,我们可以从这些细胞里提取出大熊猫的DNA,经过分子生物学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对大熊猫的个体进行准确的识别。而且从分子信息里面,我们还可以提取出更多的信息,比如说它的性别,它们之间相互的亲缘关系,通过基于个体识别还能推断出种群的扩散。卧龙保护区实际上是在整个熊猫分区里面,最早把这样的技术系统地应用到区域性种群保护和管理中间的。
如此,国宝大熊猫的生、老、病、死,家族结构,生存状况,便在它们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被尽数掌握。等于给不同DNA图谱的大熊猫个体建立了户口档案。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核桃坪基地(四川卧龙)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四川都江堰)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碧峰峡基地(四川雅安)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上海基地(上海)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华南基地(广东广州)广安华蓥山大熊猫野化放归。
动物粪便DNA分析技术,由于样本采集相对容易且经济,不惊扰动物,在目前来讲是一个理想的野生动物种群调查方式。
为了能够尽可能覆盖所有大熊猫个体,科研人员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样本采集和比对分析,最终得出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最新的野生大熊猫统计数据。
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在四川阿坝洲境内,离成都一百多公里。 门票30元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汶川县境内,包括卧龙、耿达两个乡,是省政府直辖的一个特区。该区东西长52公里,南北宽62公里,总面积约70万公顷。卧龙保护区处于邛崃。
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木江坪保护站站长 施小刚:两次对全区10622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大熊猫DNA采集工作,通过DNA分析,卧龙自然保护区目前分布有野生大熊猫还有149只。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