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旅游 > 山东旅游

青岛十大必吃美食地址

1935年5月29日的《青岛平民报》上,就刊载了博山路天德塘的广告:“建筑最新,电梯上下,本塘为最新式之浴室,共有浴室140余间,房间宽大、空气清鲜,浴具之清洁鲜明,应伺之格外周到,尤为其他浴室之所不能及。”语气透露着自豪。

服务一条龙,曾经出事故

当年的澡堂,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场所。不仅供客人洗澡,还提供搓背、修脚、理发等一条龙服务,天德塘分单间盆浴、大池子单间和大屋三等,还配有床铺。入池洗了第一遍后,都是泡一壶茶,有的看报休息,有的睡上一觉,有的与朋友聊天,澡堂里小贩不断,大多卖报纸和各样食品,一呆就是四五个小时,甚至有人在这里谈生意。

9、青岛锅贴:青岛锅贴是山东青岛著名的地方小吃,锅贴底面呈深黄色,酥脆,面皮软韧,馅味香美。10、郑庄脂渣:说起青岛脂渣,老青岛人都知道,曾经靠它裹腹的肉脂渣,现在变成了餐桌上的美食,这离不开脂渣背后人的努力。

天德塘早期的营业价格在档案中有记载:一楼池座8分,大房间5角,二楼雅座1角5分,如果洗药水盆外加2角,三楼官座2角,大房间5角,男女盆都是3角。

青岛十大必吃美食地址

有趣的是,老青岛的澡堂是消闲场所、社会交往场所,往往泡澡堂要几个小时,洗浴、理发全要给小费。定价全带零头,如单洗3.5角,一般小费加一,给4角,许多人给5角,伙计说一声“谢谢!”有人充“大头”,摔上一块钱,伙计笑着送出门外,再加一句:“您再来!”这是一种社会风情。

不过,天德塘一度取消理发,原因是一场纠纷。

除此之外,天德塘还曾发生过一次意外,1949年4月27日的《青联报》刊发了这样一条新闻:《天德堂澡塘少妇坠楼殒命,幼子跌下幸告无恙》。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天德塘工人杨宗友,年38岁,胶县人,家住湛山佛涛路五号,妻子曹秀兰年32岁,两人八年前结婚,三个月前生有一男孩。因为26日早晨房东催缴房租,曹秀兰带着孩子到天德塘找丈夫商量,丈夫正在上班,曹秀兰便带着孩子到楼顶等着,谁知发生意外,曹秀兰将孩子放在靠街的石栏上,一手抱着,一不小心孩子掉落,正好掉在便宜坊包子铺的摊棚上,曹氏情急之下伸手挽救,结果一脚踩空,掉到街道上,当场死亡,幸好孩子没事。真是人间惨剧。

后来,天德塘又加盖了两层,兼具宾馆的功能。

20世纪80年代是青岛洗浴业鼎盛时期。“四大塘”“八大浴池”赫赫有名,“四大塘”指的是博山路天德塘、平度路玉生池、益都路新华池和河北路建新池,加上保定路三新楼、西镇建生池、台东新华楼、四方浴池就成了“八大浴池”。天德塘一位老职工徐希军回忆说,“1993年至1997年是鼎盛时期,那时候洗个桑拿浴很新潮,洗过的都很有面子。”他还记得,1998年春节前几天,一天营业额能达到7万元。天德塘生意一直红红火火,直到家用热水器开始普及,才逐渐衰落。

十乐坊

锅贴满口香,吸引京剧名伶

天德塘对面,已有甜点店入驻,就在天德塘旧址楼下,是一家饺子馆。人来人往的澡堂,一度带火了周边的商铺,尤其是小吃店。

而一家锅贴店,就因此而驰名,它就是十乐坊锅贴店,当年与天德塘一样,也曾火遍青岛。

档案中记载,十乐坊是一家专门经营锅贴的大众饭店。上世纪30年代始建于博山路35号,专门经营青岛特色小吃——锅贴,并不供应酒菜等,锅贴品种多达30多个,有三鲜锅贴、牛肉锅贴、扇贝锅贴、虾仁锅贴等,口味纯正鲜美,为大众所喜爱。鲁海先生回忆说:“十乐坊的三鲜锅贴满口香”。店堂很小,但名气很大,老青岛虽没有对此进行过评比,却是公认的青岛著名小吃。

锅贴店最初是在天德塘的一楼,只有一间房,名为十乐坊。十乐坊原名“拾乐坊”,意为“捡拾快乐”,后简化为“十乐坊”。十乐坊的锅贴肉鲜味美,顾客需要排队购买。十乐坊的对面有一家饭店名叫“便宜坊”,也就是上文曹氏幼子跌落的那家,以烤鸭著称,店堂很大,也是一家老店,因后期生意不好,青岛解放后不久停业,十乐坊搬进了便宜坊经营。

天德塘的浴客也是它的顾客,许多浴客叫上一盘三鲜锅贴,伙计立即送了上来,有的洗完之后,从楼下买上两盘带回家去和家人分享。

十乐坊凭借美味的锅贴驰名,再加上地处青岛最繁华的大鲍岛商业区,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演艺、洗浴、美发等各种行当中赫赫有名。那时,凡是来青岛平度路大舞台(后称永安大戏院)演出的戏曲名家,如梅兰芳、程砚秋、言菊朋、袁世海等,都曾在十乐坊叫过“夜餐”。

当年的十乐坊,一般上午11点开门纳客,晚上一直要营业到凌晨才上门板。除了天德塘的老板和顾客,四方路上的瑞芬茶庄、各里院的店家和老板们,也常来十乐坊叫餐。

1、云霄路美食街 云霄路美食街区由闽江路和云霄路两条美食街组成,无论白天夜晚,闽江路美食街周围总是车水马龙、人流如织。除了经典海鲜菜肴和近几年风靡青岛的“海鲜蒸锅”—将各种海鲜放在大锅中,用蒸汽闷熟,最大程度。

1952年,公私合营后,十乐坊划归广东饭店,又先后推出了扇贝锅贴和豆沙锅贴,扇贝锅贴成为十乐坊的招牌产品。后来十乐坊又交给青岛长城饭店管理,成为长城饭店的一家分店。后来,长城饭店消失,锅贴店也就跟着经营惨淡了,加上餐饮业花样越来越多,十乐坊的经营理念又十分落后,顾客热情不再,最终关门停业。

7、青岛脂渣,是青岛特色美食,取瘦多肥少的猪五花肉,用食盐、腌制后炸或煎至脱脂干缩,营养丰富味道香浓。8、生呛梭子蟹,生呛梭子蟹做法用先煮好腌蟹子用的汤水,冷却后装进坛子里,再将活蟹子放入汤中然后封坛

博山路上还有两家较大的老字号:51号东祥号是一家棉布店,1931年开业,经理刘述五是黄县人,而股东陈元之、陈甄九等4人是仙家寨人,他们都居住在博山路、潍县路周边,其中一个投资人王寿山是即墨人,也是北京路立诚银号的经理,他们一起投资10万元,在博山路棉布业挣得一桶金。106号内的新兴利杂货店,是掖县商帮的代表商号之一,经理陈贯一和股东黄绍百、李蔼卿都来自掖县,他们互相抱团取暖。

名人事

《光华日报》内外的作家们

博山路62号,有两家商号,霍俊铭开设的铭记钟表店,和社长马起栋创办的光华日报旧址。

《光华日报》创刊于1926年7月,初名《中华商报》,是四开四版的小报,1933年改称《光华日报》,社长马起栋,日出对开2大张,在青岛有一定影响。

地址:市北区登州路77号丁(近青岛啤酒厂)二、辣炒蛤蜊 每年夏天青岛人的餐桌上总是少不了它,辣炒蛤喇作为青岛十大特色小吃之一,更是别具风味。此小吃的`特点是:刚入口不怎么辣,辣味逐渐渗透,很有回味。若再来袋青岛。

1934年,郁达夫来青,马起栋拜访并宴请了郁达夫,郁达夫写诗以赠。在与郁达夫来往的人群中,有一位经常为《光华日报》投稿的年轻作家:李同愈。李同愈是青岛土生土长的作家,以写小说为主。他早年喜爱新文学,王统照定居青岛后,在王统照的指导下开始写作,1929年已在《青潮》月刊发表小说《父子》,后又在《民报》、《光华日报》发表作品,出版了小说集《忘情草》。

李同愈是江苏常熟人,1927年调入青岛电报局。他爱好文艺,曾参加青岛第一个业余话剧团体光明剧社,演出徐志摩和陆小曼合写的《卞昆冈》,轰动一时。青岛的文学氛围感染着他,让他下决心尝试写作,于是各大报端上,出现了李同愈的文章。新人崭露头角,得到了沈从文的青睐,沈从文撰文称:“高植、谢冰季、王坟、李同愈……莫不以最诚实的几乎也是严肃的态度,使整个的生命放在创作上”,他坚信,李同愈“将来成就为优”。果然,李同愈后来佳作不断,短篇小说集《忘情草》得到追捧,也印证了沈从文的慧眼识人。

来青岛的作家,还有一位经常光顾大鲍岛街区老字号的老舍,他在青岛住了三年,结交了不少朋友,除了山东大学的同仁外,青岛的本土作家杜宇、李同愈也都成为他的至交。他是早已成名的作家,但却不以老资格自居,和当时在青岛的洪深、王统照等,与杜宇、李同愈一起,创办了同人刊物《避暑录话》,12人都是来自各地的作家,杜宇是《民报》总编辑。老舍还写过一篇《文人》(致李同愈)的书信体散文,发表在1935年8月17日的南京《中央日报》副刊《文学周刊》第21期。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小说作家中,李同愈边学习边创作,既受到前辈的影响,也曾模仿沈从文。

抗日战争期间后,《光华日报》停刊。李同愈也去了中国香港,病逝于他乡。抗战胜利后《光华日报》曾复刊,发行量极少……

往事已远,人也星散,老字号承载了青岛人的快乐记忆,也是这座城市深深的印记。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ilanse@126.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